最後更新時間: 2025 年 08 月 20 日
英文考試成績,不等於英文口說能力
很多人都會問,為什麼我們從小學到大學,念了 12 年以上的英文,但是英文口說能力不佳?
想當初我到杜拜工作的時候,前一個月常常跟不上對話,總是要在腦中想句子想好久,等我想好,已經下一個話題了…
在學校時,我們練習了英文考試的能力,但英文考試不等於英文口說,所以開始工作後,大家會特別覺得英文很卡、開會時力不從心,還有找工作時的英文面試,都讓人緊張到冒汗。
英文口說如果可以進步,對旅遊、社交、工作、面試都有幫助,開啟很多新的機會,也會讓人感到自信、從容,也可以為自己的專業形象加分。
以下是我這五年多,在教學現場,看到亞洲人練習英文口說時,常見的盲點,和自學技巧分享:
盲點1. 用中文背英文單字
簡單短句子也說得卡卡的,通常因為基礎單字量不足 (3500以內),或是因為用中文來背英文。
如果你跟我一樣,從小到大都為了考試而念英文,一定有「背英文單字」+「中文解釋」的經驗。
這樣背單字應付考試很有效率,但在口說時會發現對英文單字一知半解,讓你不知道要用哪個單字,在說英文時,都要想很久。
例如:
- speak v.s. say v.s. tell 說
- divide v.s. distribute 分配
以上兩組英文單字的中文都一樣,但在英文的使用情境差很多。
自學方法:認識單字搭配詞 (collocations)
背英文單字時,除了單字本身,也要選 1-2 組單字搭配詞 (collocations) 一起記憶,選自己最可能用到的記,這樣在練習口說時,就可以加速反應時間,會進步比較快。
英文單字+搭配詞(collocations)舉例:
- 說
- speak 強調「說話的動作」:speak English / speak in public
- say 強調「說的內容」:say hello / say + that 子句
- tell 強調「對象/訊息」:tell a story / tell me the truth
- 分配
- divide 強調「把整體切分成部分」:divide a cake into eight slices(切蛋糕 → 分割成8份)
- distribute 強調「把東西發給多人」:distribute the cake to each guest(把蛋糕分給每位客人)
- divide 強調「把整體切分成部分」:divide a cake into eight slices(切蛋糕 → 分割成8份)
自學時,背 1-2 組的英文單字搭配詞,會更了解使用情境,在練習英文口說時,從單字搭配詞進步成句子,不用在腦中猜該用哪個單字,可以縮短口說的反應時間。
下圖是朗文字典的搭配詞介紹,看黑粗體部分。

盲點2. 中文是母語,所以很容易講出中式英文
除了知道中式英文 = 5大基礎文法句型不熟。英文口說要進步,也要知道中、英文的結構有很大的差異。
練習方法:了解中英文語序、文法差異
中文:「先原因,後結果」、「可以省略主詞」、「間接、模糊描述」
英文:「先結果,後原因」、「一定有主詞 + 動詞」、「直接、精準」

練習思考每個句子的主要主詞是誰,要搭配什麼動詞。

例如:這份報告不太行,需要改進。
🚫 中式英文:The report not good, need to improve. 前少動詞,後少主詞。
✅ 正確英文:This report is not clear, and we need to improve it.
中文句子沒有主詞沒關係,但英文每個句子一定要有「主詞+動詞」。(祈使句例外,如:Sit down, please. )
盲點3. 有完美主義、害怕講錯
台語有「小孩子有耳無嘴」,日文有「凸出的釘子會被敲扁」,在亞洲文化中長大的我們,從小就沒少聽這種言論,不被鼓勵發表個人言論,不要招人目光。
加上「凡事有標準答案」的教育,讓我們害怕犯錯、覺得講錯很丟臉、不夠完美就不要講等想法。
在練習口說時,一定要放下這種想法,因為在國際職場環境中,「社交能力」、「能見度」至關重要,多數歐美國家文化從小就鼓勵每個人發表自己的觀點,甚至是「觀點可以不同,但不能沒有觀點」的想法。
正確心態:學英文像跳舞、沈默不是金
請把自己重新養一次,同時瞭解玩什麼遊戲,就遵守什麼規則。實際像是:
- 犯錯越多,進步越快:
練習英文口說像學跳舞、游泳,英文口說想進步,光用「看、想、聽」是不夠的,自學英文口說一定要「說」,是肌肉記憶,要多說英文,才能讓嘴巴記住特定發音的感覺。
每一次小失誤,都會為你帶來進步。對進步沒有幫助的信念,放下吧;會嘲笑你努力的人,遠離他們。 - 沈默不是金、謙虛不一定是美德
在亞洲,會議中不說話,被解讀成「尊重」、「服從」、「謙虛」。但在不少國際職場情境中,沈默常常會被認為「有沒有在聽?」、「沒想法?」、「沒說話就是OK吧?」、「是不是對話題不感興趣?」。
不同文化對沈默的解讀,很不一樣。
改變心態之後,你會更願意練習英文口說,因為即便是從短短的句子開始說,也可以在每一次的對話中增加自己的職場能見度。
盲點4. 練習英文口說一定要出國
在教學時,不少職場工作者們都覺得,自己英文口說差,是因為沒有環境。想離職去英美讀個碩士,或是到宿霧念短期語言學校。
但你一定也有聽過,有些人出國打工度假或唸書兩年,英文還是沒有進步。
已經踏入職場的人,建議考慮好時間成本和投資報酬率,想想台灣的薪資水平,花多少錢出國練英文,是值得的投資?這是見仁見智。
也有些學員在校時,英文成績也不差,也不時有出國玩、說英文的機會,但就算多益900分,英文口說也還是卡卡的。
解決方法:幫自己創造環境
英文口說想進步,其實也可以自創環境,和提高練習頻率。
- 邊看劇、邊跟讀:
想練生活英文、英國腔的,可以看Peppa Pig(小豬佩奇),每單元有重點單字反覆出現,語速慢,可以邊看邊模仿說一次。
有辦法找到語速慢、情境符合你需求的,也可以比照辦理。例如做房地產開發、想學美國腔的人,可以看「Netflix的曼哈頓金牌經紀(Manhattan King Brokers)」。 - 參加語言交換、英文交流為主題的活動
工作後時間有限,可以一石二鳥是最好的。
搜尋自己喜歡的活動 + 練習英文,像是酒吧的語言交換日、同產業的英文練習社群、英文讀書討論會、有外國人的運動社群,除了英文以外,也可以認識新朋友、為生活增添樂趣。 - 花錢上課
像是上健身房請教練一樣,其實最寶貴的部分,是花錢為自己打造了「練習的場域」,你預留了練習英文口說的時間,把課程規劃、練習素材交給專人規劃,時間到了,出現就好。不缺席,就有進步的機會。
或是線上/線下英文會話團體班,練口說同時,也可以認識更多人。
其他方式
出國唸書也是很多人的選擇,像是菲律賓/宿霧短期語言學校、到國外讀語言學校或碩士班,資源夠的話,也是一個方法。但要push自己不能只跟中文母語的朋友來往。
和英文母語者當朋友或交往,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,增加練習頻率,總是有幫助,小提醒:如果要練習工作/會議英文,這個可能幫助不大,因為語言的正式程度、單字詞語不同。
盲點5. 英文口說和聽力無關
說英文時,無法讀出正確發音,大概率英文聽力也會被影響。
英文口說和聽力,是要一起練習的。因為英文口說的最終目的,是要能夠與人溝通,如果你認知中的英文發音,和實際發音不同,你說英文時,對方聽不懂,別人說的時候,你也來不及反應,就會導致對話卡住。
正確觀念:英文口說、英文聽力一起練,效果加倍
如果英文口說想要流暢,同時加快英文聽力的反應速度,在背英文單字、片語時,要善用AI或字典的發音功能,或在看影片時,不單只用眼睛,也要用耳和口,善用肌肉記憶,才能加快英文口說的反應。
針對常用句,建議記下整句,包含情緒、語調,你也會進一步觀察到哪些位置有連音、重音,和哪些字被飛快帶過,說的時候像幾乎消失了一樣。
舉例:Did you get it? 你懂了嗎? / 你拿到了嗎?
讀音不會是四個字等拍,然後同時會有連音、句尾弱化。
- 連音:Did you 會讀成 /ˈdɪdʒu/,像是「滴啾」
- 弱化:get it /ˈɡɛɾɪt/,美式發音裡 t 變成閃音,不發/t/,反而聽起來像/d/或很短促的/r/)
- 實際讀法:/ˈdɪdʒu ˈɡɛɾɪt/,聽起來像「滴啾 gerit」
英文口說有很多要注意的,建議一併練習正確讀音,說英文才會好聽,母語者說很快時,也才聽得懂。
結論
在練習英文口說的路上,會有很多的挑戰,以上針對常見的五個盲點,提供你自學和練習的方式,別忘了英文口說不是英文考試,考高分不一定說得好,以前英文不好也不代表現在沒有機會進步,最重要的還是行動,不管自學或付費上課,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和步調,不要停下腳步,就會進步。